北京亲人来了丨呵护浇灌好每一棵“幼苗”
天山网-新疆日报记者 张云梅
九月的新疆,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。
走进昌吉市第七中学和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,处处可见幸福的笑脸。日前,北京的亲人来看望他们了,还给大家赠送了珍贵的礼物。
“中央代表团十分关心孩子们的成长,了解了许多关于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。”昌吉市第七中学校长褚洪武说。
在昌吉市第七中学,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,努力提升教学质量,办好第二课堂。
安塞腰鼓、戏曲表演……9月25日,中央代表团走进昌吉市第七中学,对孩子们展示的“作业”惊喜不已。
“这是我的錾刻作品,名为《石榴花开》,寓意就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。”昌吉市第七中学八年级(12)班学生玛依热·艾山落落大方地向北京亲人介绍自己所在的錾刻社团,并展示了社团成员的作品,赢得一片喝彩。
“社团是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。”褚洪武说,目前学校开办各类社团35个,涵盖了语文、物理等多个学科,其中包括车模、航模、机器人、书法、剪纸、色彩创意、手工拓印等,孩子们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,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。
不仅如此,学校还实行混合编班、混合住宿,大家学在一起、玩在一起、成长在一起。
在教学楼的进口处,两台天文望远镜引起孩子们的好奇。“听说这是中央代表团赠送的礼物,孩子们都想先睹为快。”褚洪武说,大家都深深感受到总书记对边疆各族孩子的关心关爱,也感受到其中寄予孩子们看得更远、发展更好的期望,这份关爱和期许让全校教师对做好今后工作充满信心。
位于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,这几天也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。
9月28日,中央代表团走进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,带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。
该校由河南省援建,2023年8月底交付使用。学校的建成使用解决了辖区22个小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,让孩子们在优质教育中收获知识与快乐。
2023年8月,学校从起始年级招生,招生之初仅有7个教学班、256名学生。两年过去了,学校已有23个教学班、近千名学生。
入学时间不长,学习的本领可不小。中医拔罐、绘画、古筝……学生们向北京亲人展示自己所学,小学三年级学生李秉宸还表演了一套剑术。
北京亲人的肯定,让学校团支部书记、大队辅导员李荣激动万分:“虽然学校建校时间不长,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,我太开心了。”
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。“学校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,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,让他们成长为胸怀祖国、懂得感恩,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时代新人。”李荣说。
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是责任更是使命。中央代表团看望慰问的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,将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,呵护浇灌好每一棵“幼苗”,助力他们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栋梁之材。